Loading…

基督教舊約倫理學:建構神學、社會與經濟的倫理三角(繁體) is unavailable, but you can change that!

但本書並非(如我們所認為的)要討論「舊約的倫理問題」。作者(萊特)先提出舊約倫理的神學、社會、經濟架構,接著再就一系列當代議題作深入的探討:經濟、土地與貧窮;生態與地球;政治與列國;法律與正義;社會、文化與家庭;個人自處之道。對身處今日世界,立志作神子民,活出上帝心意的基督徒來說,舊約聖經是一群子民的故事。上帝呼召整個社會成為「屬祂的子民」,好使他們在世上的萬國中,成為「永生上帝的活見證人」。 本書前身是《認識舊約倫理學》,該書自一九八三年問世以來,廣受好評。如今經過大幅修改,重新編排,納入作者另一本書Walking in the Ways of the Lord的素材,再加上學術界舊約倫理研究的最新綜覽,最後集結而成。全書清新易懂,適合一般基督徒閱讀,而且參考書目詳盡,學生也能從中獲益。

必須重述過去,重述上主以祂的作為來表達慈愛、領他們出埃及的古老故事。[029]律法的意義,只能在「福音」——救贖的歷史事件——當中表明出來。 因此,從一開始,以色列之所以奉行上帝的律法,就是為了回應上帝的作為。這不僅是舊約倫理學的基礎,更是貫穿整本聖經道德教訓的原則。新約也有同樣的命令:「你們要彼此相愛,像我愛你們一樣」(約十五12;楷體為筆者所加)、「我們愛,因為上帝先愛我們」(約壹四19;楷體為筆者所加;另參羅十二1)。新舊兩約在這個基礎上是一致的。有人認為舊約和新約的差別在於,舊約教導人藉由遵行律法來得著救恩,新約則是透過恩典,但這是極大的誤解。保羅所要對抗的,乃是扭曲聖經的人。他急切想要闡明的是,在整本聖經中,恩典才是我們救恩和倫理的基礎。先有上帝的恩典,才有人的回應。 若更進一步探索出埃及記,我們會發現,以色列與上帝的關係不僅是依靠祂救贖的恩典,也藉由祂赦罪的恩典來延續。這正是出埃及記第三十二~三十四章這段精彩而深邃的記載所表達的重點。摩西來到山上時,以色列悖逆了上帝,製造金牛犢偶像。上帝宣告祂必徹底滅絕他們,但摩西為他的族人向上帝發出祈求。他先提醒上帝莫忘自己的聲譽:祂既救贖
Page 48